Nature Plants | 何新建实验室发现植物特异染色质复合体维持生长-抗逆平衡
植物在营养缺乏、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录因子会诱导特定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同时抑制生长过程,使植物能够响应环境变化实现生长与抗逆的动态平衡。然而,植物基因组以染色质形式存在,染色质在逆境诱导转录组重编程中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植物 复合体 natureplants 染色质 抗逆平衡 2025-09-26 18:36 2
植物在营养缺乏、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录因子会诱导特定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同时抑制生长过程,使植物能够响应环境变化实现生长与抗逆的动态平衡。然而,植物基因组以染色质形式存在,染色质在逆境诱导转录组重编程中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植物 复合体 natureplants 染色质 抗逆平衡 2025-09-26 18:36 2
在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核内,都沉睡着一条长达两米的DNA“细线”。为了将这惊人的长度塞进微米级的细胞核中,DNA必须经过精密的折叠和压缩,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基因组想象成一张静态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基因、增强子和绝缘子。像H
在先前的研究中,季雄团队揭示了INO80/SWR复合物(包含INO80、P400/TIP60和SRCAP)的公共亚基RUVBL1/2作为分子伴侣和转录共激活因子,能够在启动子区域直接促进RNA聚合酶II (Pol II) 转录工厂的形成(Nat Commun,
智力障碍(ID)影响着全球约 2% 的人口,其中 50% 的病例与遗传因素直接相关。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两种名为 KDM1A 和 KDM5C 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突变,是多种智力障碍的“罪魁祸首”——KDM1A 突变会导致 “腭裂-精神运动迟缓-特殊面容综合征”
遗传物质的正确传递对于细胞正常运作、个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遗传信息以染色质形式储存在细胞内,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与DNA复制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遗传信息准确传递都非常关键,然而目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此,团队聚焦染色质结构的动态变化与DN
基因的转录调控是细胞内最为关键的生物学过程,真核生物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染色质的三维结构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多梳蛋白复合体PRC2介导的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是一类维持基因和基因组沉默的关键组蛋白修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表观遗传学机制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变化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H3K36me2是一种与基因激活密切相关的组蛋白修饰,其水平在多种癌症中升高。NSD2是一种SET结
8月13日,在最新一期的顶刊Nature上,清华大学颉伟带领团队与合作者报道了染色质结构的建立与胚胎超转录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染色质组织结构如何建立,以及其与转录过程如何相互作用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CTCF蛋白在小鼠早期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均
在癌症中,肺癌和胰腺癌无疑是两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它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治疗手段常常捉襟见肘。许多这类癌症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谋”——KRAS基因突变。这个突变像一个被卡住的“油门”,让癌细胞疯狂增殖,难以控制。近年来,针对特定KRAS突变(如
由于染色质可及性在控制不同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变化方面无处不在,因此以临床上可行的方式针对这一过程是一项挑战。一种潜在的策略是更好地了解并专门针对这些基因表达变化最终实现轴突生长的下游机制。重要的是,不同的组蛋白修饰,如泛素化和类泛素化,可能共同作用或相互抵消,调
组蛋白是核小体的核心成分。核小体包裹并压缩DNA形成染色质,限制了需要DNA作为模板的细胞机制对DNA的可及性。组蛋白因此在转录调控、DNA修复、DNA复制和染色体稳定性中发挥核心作用。DNA的可及性通过一组复杂的组蛋白后修饰(也称为组蛋白密码)和核小体重塑来
乙酰化 染色质 组蛋白 组蛋白h4k79ac h4k79ac 2025-06-25 01:27 13
细胞核基因组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基因丰富且相对开放的常染色质,以及基因稀少且相对致密的异染色质。随着Hi-C染色质构象捕获和染色质追踪等技术的出现,基因组的复杂层级组织结构正逐渐被揭示。每条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占据独立区域,其基因组可以人为划分为两个区室结构——A/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柱成团队发现人源染色质重塑蛋白 SMARCAD1 对亚核小体的偏好性,并与郗乔然团队合作验证了 SMARCAD1 这一功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的重要作用。
转座酶切割:蛋白A/G-Tn5融合酶结合抗体后,激活的Tn5转座酶在目标位点附近同时完成DNA双链切割和测序接头插入,产生约300-500bp的靶向片段。
核小体是 真核生物 染色质的基本单元。经典的核小体由 147 bp DNA 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 其中 组蛋白八聚体 由 两 拷贝 H2A-H2B 二聚体和 一拷贝 ( H3-H4 ) 2 四聚体组成。 染色质 结构高度动态 可塑 , 核小体在复制,转录,
在真核细胞中,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基因组功能调控的核心基础。DNA并非以裸露的线性分子形式存在,而是与组蛋白、RNA以及大量染色质相关蛋白共同构成高度组织化的三维空间结构。这种复杂的核内环境使得只有特定蛋白质能够在特定时间点直接接触DNA,参与调控基
染色质的空间组织结构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实现基因表达精准调控关键环节。在植物中,已有诸多参与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远程调控元件被鉴定。然而,现有三维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如Hi-C, ChIA-PET, HiChiP和OCEAN-C等)仍难以在低成本条件下无偏好性地
编码转录因子 c-Myc 的 MYC 基因 是 最为常见的 异常激活 的原癌基因 之一 , 其 基因扩增 发生 在超过 50%的人类癌症中。传统观点认为MYC 蛋白 通过结合 启动子 区域 DNA 以调控 下游 靶 基因的转录。近 年来的 研究 表明 , 部分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免疫沉淀技术,通常使用抗体与蛋白A/G珠子结合的形式。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环境。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抗体和珠子是成功的关键。
为解决 3D 基因组染色质拓扑结构调控因子研究受限,缺乏高效筛选技术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名为 Perturb-tracing 的技术研究。他们发现众多新调控因子,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明确其多尺度作用及与已知机制关联,还揭示染色质压
解锁 naturemethods 基因组 染色质 tad 2025-05-25 10:51 11